美國貿易政策反覆易變,如何讓下一代理解宏觀經濟風險?
近年來,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變化頻仍,從川普政府時期的關稅戰,到拜登政府延續或微調的「供應鏈重組」、高科技出口限制等策略,都讓我們更明白一件事:政策不是靜態的,它來自一個國家的價值判斷與政治風向,變動性極高。
這對於擁有跨國資產或企業布局的家族而言,風險並不只來自市場波動,更來自於政策的不確定性。

作為一名長期服務東南亞及華人企業家族的顧問,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理解這些看似遙遠又難以掌握的經濟與政治變數?」
這正是我今天想分享的焦點。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不從課本開始
我們不必急著讓年輕的家族成員看 IMF 或 WTO 的報告,也不需要從《經濟學人》起步。教育的起點,是生活中能理解的具體情境。
例如,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可能導致一項原本在美銷售良好的自家品牌成本提高、銷售下降,最終波及供應鏈中的台灣工廠——這樣的故事性,是讓年輕人理解「一個政策怎麼從華府影響到我們家族企業」的最好方式。
二、理解「不確定」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宏觀風險的教育,不是為了讓下一代去「預測」政策,而是幫助他們培養「與不確定共處」的思維能力。
在我實務經驗中,成熟的接班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那一位,而是能夠接受不確定、快速反應、懂得建立情境推演與風險緩衝機制的人。
與其教他們什麼是對或錯,不如教他們如何分析、如何判斷,以及何時應該尋求更多專業意見。
三、把教育納入家族治理的日常
我常建議客戶在家族委員會或家庭會議中,定期安排「全球趨勢分享」或「經濟時事解析」環節,由不同家族成員輪流準備與報告,讓大家對議題有參與感,也訓練年輕一代的表達與邏輯能力。
這樣的安排不只是教育,更是家族治理文化的養成。
在一個政策與政局高度變動的世界裡,傳承的不只是資產,而是應對變局的思維。
讓下一代理解宏觀風險,是責任,更是一種智慧的傳遞。



-768x512.png)



